DD海配
全国服务热线
13655495918

武汉:中国车谷开启智慧时代

   2022-10-28 中国汽车报网1330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从武汉经开区获悉,武汉市第四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风险等级评估在军山新城通过专家评审,拟于近期正式开放,自动驾

近日,记者从武汉经开区获悉,武汉市第四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风险等级评估在军山新城通过专家评审,拟于近期正式开放,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武汉经开区与汉阳区之间跨区通行、开展技术测试和商业化示范运营。
据悉,武汉市第四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约为70公里,涉及东风大道——龙阳大道——王家湾连线,覆盖商圈区、住宅区和办公区等日常生活场景。正式开放后,武汉市各类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将突破400公里。

开创先河 填补智能网联标准空白
近年来,武汉大刀阔斧推进在智能网联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启了“中国车谷”的智慧时代。
今年初,武汉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为武汉全市智能网联道路的风险评估和开放测试提供了指导依据。6月,武汉市在2018年制定的《武汉市智能网联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发布了《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22版),为智能网联测试和商业化应用营造了更为宽松和创新的环境。
作为重点建设区域,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等也在积极推进各项发展措施。2021年3月,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汉南区人民政府印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该措施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构建、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示范应用等6大方面制定了16条扶持措施。同年7月,在武汉市经信局主导下,武汉市政府十几个部门及企业、院所,根据武汉在智能网联道路智能化建设方面积累的实践,并结合全国各地建设情况,制定出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智能化建设标准,并于10月在武汉立项,一举填补了中国智能网联道路建设地方标准的空白。
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从经开区延伸至汉阳,形成了400公里智能网联测试道路体系。在打造测试示范区方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于2019年9月22日正式揭牌;此外还建成了具备L4以上自动驾驶汽车运行测试示范区,经开区已开通106公里5G车路协同开放测试道路,是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实现多种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示范运营场景,制定了6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技术标准,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
商业运行稳健 构建智能生态场景
武汉市围绕5G、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人工智能等领域,致力打造多维度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据武汉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共建成车路协同测试道路123公里,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具备L4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吸引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公交车等10多种、近百辆无人驾驶车辆在此开展示范运营和技术测试。
此外,全市已累计发放129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其中道路测试牌照68张,示范应用牌照61张。今年,武汉成为首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的城市,开创性地实现了智慧公交、出租、智慧交通、景区观光、末端物流、智慧停车等6大类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东风悦享“春笋”是武汉打造智能网联城市生态的重要项目之一。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春笋”项目现已陆续投入30辆L4自动驾驶车型,完成经开区军山新城“春笋”至武汉地铁小军山站等9条自动驾驶接驳路线的部署,实现7×24小时常态化运营。
虽然已经实现初步的常态化运营,但李凯也坦言,面向新阶段,他们仍面临两方面的挑战。“在运营层面上,随着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产城融合快速发展,军山新城的人口不断扩张,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并保障良好的服务质量和出行体验是一个挑战。在技术层面上,‘春笋’项目是公开道路混流运行。随着人口增加,道路情况愈加复杂,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新的场景。这些零散、偶发的长尾难题,仍需要充分的冗余和预判,并对硬件和算法进行持续优化,平衡出行安全和乘坐舒适性。”李凯说。
此外,今年1~8月,全市生产的L2智能网联汽车的新车渗透率已超过30%。为打造多维度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构建全面的产业生态链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象转身不易 做好延链强链补链
在东风集团、百度等龙头企业的的引领下,武汉市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武汉市也并不自矜自傲,客观审视当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武汉市主要以整车产业链需求为导向,逐步在汽车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上“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生态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转型升级。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邵元骏看来,这种模式主要基于整车企业需求推进,发展目标、重点相对确定,投资风险较小。“以往武汉市的整车企业以东风等传统整车企业为主,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前期战略相对保守。尤其是传统整车企业规模较大,在智能网联趋势裹挟下,转型的力度和决心略显不足,前期相对落后,可能有掉队的风险。”
大象转身不易,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当前武汉发展总体呈现出汽车电动化转型步伐加快、基本形成了与整车相适应的零部件配套能力、智能网联产业生态逐步完善、L2智能网联设备加速装车、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显等特点。但也存在供应链韧性不足、新能源产能仍处于爬坡阶段、科技创新实力仍需提升、区域招商竞争激烈等挑战。
武汉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则坦言,在全面转型智能网联城市过程中,武汉市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关键核心零部件方面有短板,主要在车规级MCU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制造、高端仿真测试环节以及核心算法方面仍缺乏竞争力;第二,亟待探索完善的商业运营模式,政策支持和示范场景的开拓有待加强;第三,亟待推进智能网联产业有关立法工作。“目前,我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还处于空白,相关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暂无规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该负责人说道。
面对如何深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武汉向智能型城市转型,在该负责人看来,武汉接下来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全面构建汽车产业链,重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招商;二是积极支持智能网联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鼓励武汉市重点企业和国际、国内智能网联领域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力争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三是加快产城融合建设,对照北上广等智能网联发展较快城市,加快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全面建设,促进“车-路-云”协同发展提速,全面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