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海配
全国服务热线
13655495918

观车 · 论势 || 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提升专利质量

   2023-02-15 中国汽车报2540
核心提示:纵观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专利侵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天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称,北京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外观
 纵观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专利侵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天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称,北京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外观设计专利因侵犯宝马MINI专利,被判无效。借着这起案件,网友们更是重提“众泰撞脸保时捷”、“陆风撞脸路虎”等旧事。
  事实上,近两年我国汽车行业内被报道的专利侵权案并不少,整车和零部件领域都有涉及。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创新较活跃的领域,专利侵权案件日益增加。此前,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侵犯商业秘密案,成为国内首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侵权案件;更有特斯拉诉讼指责员工跳槽到友商后窃取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源代码;宁德时代与中航锂电、塔菲尔以及蜂巢能源之间的专利侵权案、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也在行业内闹得沸沸扬扬。
  企业面对技术迭代速度快、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可以通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建立壁垒,有效阻止竞争对手的跟进与模仿,促进产品市场销售,确立自身的市场地位,甚至保持技术垄断地位。进入公众视野的专利侵权案件越多,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起到的警醒作用越强。企业在专利方面的布局,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出其在设计、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表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汽车专利公开量在逐年提升,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根据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的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专利公开量36.22万件,同比增长12.94%。通过2018~2022年近5年的汽车专利公开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专利公开量在大幅提升,但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增长速度并不快。抛开数字增长的背后,这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的隐忧:汽车专利数量在增长,但质量有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创新主体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三名均为外资企业——丰田、本田和博世,创新主体专利公开量前三名均为中国企业——吉利、一汽和长安,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现阶段外资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国内自主企业在积极展开专利布局的同时,需注重提升专利质量。
  不可否认,专利数量很重要,但专利质量更重要。专利数量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对研发创新的重视,但专利质量才能够体现出企业真正的创新实力。类似有些企业申请的判断车内蚊子品种和性别等进行驱蚊专利、堵车车主加入群聊专利等,多少有些“鸡肋”。当下,汽车行业的某些领域,已经从“市场竞争”发展到“技术竞争”。面对汽车产业变革出现的增量市场,企业更要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筑牢“护城河”。可以看到,目前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诸如小米、百度、华为等企业,都积极地在汽车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可以说,要想在市场中取得先发优势,技术创新、专利布局必不可少。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行业技术发展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利占比达到41.95%。这些领域内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很活跃。企业若能坚持创新,提升专利质量,就可以取得先发优势,进而抢占市场。
  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对技术的独占性需求大大提高,而专利布局作为占领市场的手段之一,也被企业视为压制竞争对手的工具。当下国内一些发展较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已经或正在走向全球市场,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专利布局更是强有力的杀手锏。进军国际市场而被专利挡在市场之外、陷入海外专利诉讼案的情况等时有发生。在海外市场做好专利布局,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捍卫自身的必备武器。
  从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当下的汽车产业,拥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好土壤。对于企业来说,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专利质量,不仅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也在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