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海配
全国服务热线
13655495918

培养技术革命家马斯克,这方面必须先改革 | 人才那些事儿

   2022-12-01 中国汽车报2560
核心提示:导语:本报上一篇人才报道文章《中国汽车界的马斯克在哪儿》中提到,马斯克曾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中国出不了马斯克这一观点时予以了
 导语:本报上一篇人才报道文章《中国汽车界的“马斯克”在哪儿》中提到,马斯克曾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中国出不了马斯克”这一观点时予以了否认,但也直言:“创新往往来自于对过去传统典型的质疑,如果在一个教育系统中,你被教导不要这么做,那么就会抑制企业家的思想和创新力。”行业专家也指出,科技革命家不能按照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去培养。

由此产生了新的课题: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该如何变革?


从入主推特后大规模裁员,到推特2.0曝光,从邀请比尔·盖茨试驾Semi,到资产缩水超1000亿美元,再到放言生产智能手机……

一言一行总是吸引着媒体特别关注与讨论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是汽车界一个标志性人物。

企业家们研究特斯拉的成功之路,经济学家则思考马斯克的致富密码,而摆在中国汽车行业教育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我们能否培养出马斯克这样的人?如何才能让中国汽车界也诞生出马斯克这样的科技革命家?

“想要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首先得从教育开始。老师们需要在发现具备创新能力的’乔布斯’和’马斯克’后,给予他们成长的天地;其次是全社会都营造出有利于青年才俊成长的良好氛围与环境,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极大空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身处百年未遇之大变革的当下,我们的科技人才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对人才战略的重视、对创新容错的机制以及更多更新的平台,都营造出了创新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我国汽车行业也因此有望出现更多像马斯克这样的创新型人才。

01 学校:正确的三观教育+全生命周期培养模式

很多人认为,马斯克之所以能有今天,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父亲帮助年仅10岁的他买下了人生第一台电脑,母亲则对他的爱好与兴趣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鼓励,同样不可或缺的,是他身处的教育氛围与环境。

付于武认为,我国想要培养出马斯克这样的科技革命家,首当其冲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授以外,父母和学校都应当注重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三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能过度和单一地追求分数与升学率。

值得强调的是,正确的“三观”更多来自于言传身教,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应当首先确保自己是正直的人,才能发挥品格的力量,成为孩子的榜样。

“正常的价值观导向和学术氛围非常重要。”内人士指出,我们应当教育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学科,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看,基础研究不容易取得突破,需要研究人员静下心来不断去挖掘。作为集工业之大成的汽车行业,想要在今天的科技浪潮中出奇制胜,更依赖基础工业的突破与创新。

除了“三观”教育外,更重要的高校教育模式也应当积极变革。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看来,人类已经进入交叉和应用科学的黄金时代。动力变革与能源转型催生工科变革,集战略高度、学术深度、应用广度三位一体的交叉融汇模式,是真正适应产业变革的“新工科”。

“将战略高度聚焦到点,把全球热点、行业痛点、技术难点聚集成工程科技的前沿焦点和战略支点,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学术深度则沿着线,从顶层着眼、底层着手;至上而下、层层深入;应用广度则强调面,发挥学术影响力,培育创新生产力。把‘高度’做到‘开创’,要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做到‘原创’,要建立新能源动力系统学,‘广度’做到‘科创’,培育新能源技术创业企业群。”欧阳明高表示,人才培养也要建立从创意、创新、创业、创优,到回馈学校的完整链条,形成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涌现出颠覆性创新创业的技术革命家。2

02 企业:当好“伯乐” 允许犯错

图片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曾直言:“目前,国内汽车领域院士已接近30位,但大多在高校,无一人来自企业界(记者注:其实有一位例外,那就是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的李骏,在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职务为中国一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

行业专家指出,本应作为创新主体的汽车企业,往往在战略目标上把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牌子高高举起,却在实际操作中轻轻放下;一些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工程师能准确把握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但在行动上却往往犹豫不决、畏手畏脚,缺少担当、胆识、魄力和勇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汽车产业难以产生“马斯克”,从而也无法诞生特斯拉这样的企业。

“自主创新必须心甘情愿,必须发自内心,必须做好由于失败而担责的准备,不仅要看懂现实,还要看清未来。”该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

付于武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分享了一个案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他曾前往国内某家车企进行调研,该车企相关负责人曾直言,由于当天他们试乘试驾的五款产品设计师都非常年轻,此前为了鼓励创新,负责人曾在研发和设计时许诺,一旦产品出现问题,由负责人承担后果。

“如果企业团队的负责人都能拥有这样的诚意,当好年轻人的‘伯乐’,并且为他们创造有利于青年才俊成长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何愁没有创新人才的涌现?”付于武如是道。

朱明荣也曾在谈到企业培养战略科学家时建议,作为战略科学家孕育的主要基地,企业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战略性、创新性和国际化,其次则是要建立包容、开放和倾听的创新环境。

“重大创新成果的产生大多需要10~15年的积累期,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朱明荣提出,通过设立战略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推行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创新科技人才持股制度,以灵活的正向激励机制,满足战略科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预期。3

03 行业:破除“四唯”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图片

创新往往来自于对过去传统典型的质疑,僵化的体制机制会约束人才的思想和创新力。要产生马斯克这样的技术革命家,现行的“四唯”人才评价体系也急需变革。

“实践证明,‘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样僵化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发展要求。”朱明荣表示,面向以“新汽车”概念为引领的新时代,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正是一块充满着跨界融合、创变发展的创新热土,行业呼唤一套新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去发现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

在提及战略科学家培养时,朱明荣曾指出,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形成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机制,破除“四唯”现象,引导高层次人才向战略科学家发展。他建议,鼓励设立以“科学家”为荣誉名称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专属晋升通道,通过企业管理机制创新,将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精力从企业管理、科技管理中解脱出来,聚焦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这方面的工作行业一直在积极推动,例如2018年2月正式发布实施的行业团体标准《汽车工程师能力标准》。”付于武表示,这是汽车行业在科技员的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导向明确、 精准科学、规范有序、国际互认的评价机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共同签署了《汽车工程师能力标准》互认协议,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以《汽车工程师能力标准》为基础,制定国际汽车工程师能力认证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改革。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10月18日,工信部紧锣密鼓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成为产业部门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的第一个政策文件,其中在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中提到了“建设战略科学家梯队”“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成长”。

朱明荣表示,二十大报告给我国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工信部在二十大召开前后,频频下发有关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首提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具有里程碑意义。

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催生出了很多知名的科技人员,产业的变革也对科技革命家提出了更加旺盛的需求。“我希望行业里的创新人才能真心拥抱这个时代,在享受空前发展机遇的当下,勇于做弄潮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付于武表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